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当前最新:痛失“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洛阳终于醒了
来源: 城市进化论      时间:2023-02-01 07:24:21

这是一场缺少悬念的年终对决。

2021年,榆林、襄阳携手闯过五千亿大关,使得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争夺战陷入胶着:最大差距不过百亿元,最小差距12亿元。不出所料,“煤运当头”的榆林在2022年一季度起即反超洛阳,全年锁定胜局几无悬念。


【资料图】

眼下,榆林、襄阳陆续“出分”,前者狂飙千亿,2022年GDP6543.65亿元,后者GDP也高达5827亿元,并官宣“在全国城市50强位次有望提升2—3位”。据此外界预期,不止榆林取代洛阳(预计GDP5800亿元左右)暂居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襄阳也有可能反超洛阳。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时代,显然洛阳已经意识到问题。在各地晒成绩、提目标的时候,洛阳市委政策研究室一篇《中航锂电改革发展经验对我市发展“风口”产业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的文章刷屏,反思了一个“起步于洛阳却发展壮大于常州”的项目故事。

年前,洛阳市市长徐衣显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今年将集中全力拼经济,全面实施“四大行动”(项目建设攻坚、消费扩容提质升级、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

方向在前,但能否重新夺回“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依然考验重重。

1

洛阳“失速”

过去多年,洛阳在中西部非省会队列中“独孤求败”。论文化,跟北京、西安、南京并称四大古都;论城市建设,洛阳是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论工业,洛阳曾是全国五大重工业基地之一……

图片来源:洛阳市政府官网

从经济发展来看,2009年洛阳率先突破2000亿大关,2019年率先突破5000亿元,似乎每一个节点都要领先榆林和襄阳。不过,2020年以来,洛阳经济增速趋缓的势头更加明显,也给榆林和襄阳留下可趁之机。

2020年至2022年,洛阳的经济增速分别为3%、4.8%、3.5%,均在5%以下。这不仅跟榆林、襄阳的高速增长相去甚远,即便在省内增长势头也比南阳、漯河等“小弟”逊色不少。

这也使得洛阳的经济总量在5000亿元阶段徘徊三年。2021年,洛阳(5447.1亿元)、榆林(5435.18亿元)和襄阳(5309.43亿元)的角逐陷入胶着,榆林和襄阳的“突进”给洛阳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2022年,形势愈加紧迫。从一季度开始,洛阳被榆林反超,并且差距持续拉大。全年来看,榆林成功取代洛阳成为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二者的差距也扩大至700余亿元。根据外界预期,原本排名第三的襄阳或许也将以微弱的优势完成对洛阳的反超。

从洛阳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增长动力较为疲软。前11月洛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进出口总值增速分别为1.4%、0.5%、2.9%,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王新涛对城叔表示,从产业结构来看,洛阳、榆林和襄阳农业增长速度差异不明显,而工业的景气度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近两年洛阳工业增长趋缓,主要原因在于高增长的风口产业较少,相对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与榆林的能源化工、襄阳的新能源汽车等迅速增长的产业相比,洛阳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步伐较为缓慢,工业支撑较为乏力。根据统计,2021年洛阳的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899.5亿元,较2019年仅增长不足10亿元。

2

抢抓“风口”

“如果风口产业增长较快,一般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比较快。”王新涛表示,像洛阳提出十大风口产业集群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

去年以来,洛阳确定了光电元器件、农机装备、航空装备、高端轴承、耐火材料、生物疫苗、电子化工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等十大风口产业集群,为洛阳产业“破局”点明方向。

不过,王新涛认为,目前洛阳的风口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整体上产业链或集群还未能形成,“还处于一种转型期的阵痛”。

根据预期,2022年洛阳市十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预计超2400亿元,同比增长13%。这个成绩跟自身比突破不小,但短时间内难以担当“支柱”作用。这个产值跟榆林的能源化工和襄阳的汽车产业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图片来源:襄阳网

工业是洛阳经济发展的命脉,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风口产业是重中之重。“起步于洛阳却发展壮大于常州”的中航锂电(已经更名为中创新航)引发了洛阳的反思,其已成功登录港交所,完成从濒临破产到风光上市的绝地反击。

2014年,常州敏锐的将动力电池作为重点发展方向;2015年,金坛区斥资28亿元引进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2018年,中航锂电陷入巨额亏损,金坛区政府组建专业团队反复论证,果断“抄底”。

在这种背景下,中航锂电迅速从一家洛阳的央企子公司变为常州地方国有企业。其实,洛阳原本比常州更有机会拿下这家日后的动力电池龙头,比如洛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基金与中航锂电有过多次接触,但最终未能合作。

这是常州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的缩影,亦是洛阳错失重大风口产业的缩影。洛阳市委政研室在《启示》中反思其“错失”中航锂电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比而言,洛阳市在抓风口产业上还存在对产业的研究不深不透,运用市场化思维和资本运作手段推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在推动项目建设、引导产业发展上多依靠行政命令、补助资金等传统手段等问题。

眼下,凭借动力电池产业优势,常州正在强势打造新能源之都。2022年,常州已经稳稳站在万亿俱乐部门口(GDP9550.1亿元),其中,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新能源产业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从产业集群来看,常州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5000亿元,比洛阳十大产业集群的规模高出一倍还多。风口产业不仅能够有力支撑经济总量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撬动城市能级的提升。

正如徐衣显所言,“洛阳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其时已至”。方向已经明确,但如何像常州一般借助风口产业实现城市的腾飞依然考验“内力”。

3

联动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锁定在7%,是2022年增速(3.5%)的两倍。这也显示出洛阳集中精力拼经济的决心与魄力。

从细分指标来看,洛阳的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8.5%,进出口总值增长3%。相比去年,均有将大幅度的提升。倘若顺利实现,“三驾马车”将有力支撑其经济总量的提升。

图片来源:洛阳市政府官网

在今年的十大重点工作中,“推动经济稳中有进”被作为第一项。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要抢占风口产业赛道,另一方面则要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

在王新涛看来,如何最大发挥自身优势是后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洛阳的工业体系较为完善,这些传统优势产业要通过数字化的改造升级赋予其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新的产品,这对于重塑制造业优势十分重要。

作为制造业重镇,洛阳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高端石化产业集群方面极具优势,其中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集群成功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全省“零”的突破。

不过,作为支柱产业体量却未能进一步做大。洛阳市委政研室在《关于推动我市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直指症结——“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是我市两大支柱产业,但由于我市装备制造业偏重(例如农机、矿山、轴承等),材料工业偏前端(例如铜、铝、耐火材料等),导致两大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缺乏契合点,没有形成‘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联动发展态势。”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报告指出,洛阳新型石化产业链还不完善。比如,石油化工产业领域乙烯、碳五、碳六、乙二醇、聚碳酸酯等产业链仍是空白,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薄弱;生产半导体级硅片用多晶硅、抛光液用高档磨料等高端电子硅基原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长期未能改变等。

反映在企业端,龙头企业洛阳石化、中硅高科、昊华气体分别属于中国石化、中国五矿、中国中化,而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产业集群支撑不足。这也导致其石化产业市场活力相对不足,产业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全力以赴抓产业、集中精力拼经济”的背景下,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根据规划,2023年洛阳将实施388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涉及百万吨乙烯、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并强调要同步招引集聚产业链下游配套企业。

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也将进一步推动洛阳高端石化、新型化工材料以及新能源等产业优势重塑,乃至推动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的联动发展。

此前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在《河南工作》刊发署名文章指出,“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的本质特征是变革、根本动力是创新、决定因素是产业,只有及时换道、奋力领跑,才能闯出新路子、厚植新优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向风口“换道”,在优势产业“领跑”。在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提升上,洛阳还任重道远。

文字 | 淡忠奎

X 关闭

X 关闭